夏日,红色古村苏坑村村口安详静谧,一排排红瓦白墙错落有致。近年来,汕尾陆河上护镇苏坑村立足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盘活本地资源优势,不断创新治理思维,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阵地,在海陆丰革命精神的指引下,步入“红绿”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时代。
▌激活革命基因,勃兴红色旅游
苏坑村是一方英雄的土地,红色为这里浓厚的底色。1929年,苏坑人民轰轰烈烈地投身海陆丰农民武装起义等革命运动,涌现出谢玉亭、朱坤发等革命先烈。作为海陆丰革命的主要据点,如今苏坑村挖掘出麻坑农会馆、王汉璋烈士墓等7处革命遗址,这些镌刻革命斗争岁月的遗址以其独有的精神内核成为苏坑人民红色旅游业勃兴的基础。
为发展红色旅游业,苏坑村打出一套组合拳。一方面,苏坑村深化红色文化内涵,深入挖掘红色历史,务求以真实史料为依据,将红色故事与遗址融合;另一方面,苏坑村着力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重现遗址、保护遗迹、观看图文历史等形式,盘活旅游资源。
如今,战火和硝烟早已散去,但是红色革命精神和文化却在这里扎下了根。2020年以来,苏坑村接待游客800余人次。“我们不仅要让那段热血澎湃的红色故事走出去,还要以此为契机,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苏坑村党支部书记谢远周如是说。
▌打造高标准农田,缔造农业产业化链条
“红色故事讲好了,红色旅游发展起来了,我们村的品牌也就会越来越响亮。”谢远周说,自从村子的红色旅游产业兴起后,他每天为村里的种植、养殖产业忙碌着。
植根于红色基因的勃兴,苏坑村以红色旅游带动沃柑、牛大力、生猪养殖等相关种植、养殖产业,涌现了贡柑生态采摘园、玉兔休闲体验农庄等一批特色品牌,打造了观光旅游业与休闲娱乐业的良性链条式闭环。与此同时,苏坑村还积极打造高标准农田,采取“支部+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垦造整片农田,着力解决了水源、灌溉渠道、机械设施等问题,实现农田规模化耕作。据统计,苏坑村带动农户规模化经营农田65亩,2020年产值为7.2万公斤,平均亩产超550公斤,规模化生产效果显著。
不少村民抓住“家门口经济”,开起了农家乐或小卖铺。“以前很少有人来,现在是一批一批团队走进来。”苏坑村村民谢先生欣喜地说,这些年来,他目睹了村子从基础设施落后到配套服务健全、从冷清到热闹的转变。
“预计到2023年底,村里将初步建成游乐场、儿童公园、民宿、农家乐、康养基地等生态休闲旅游项目,为产业规模化落地开辟新版图。”谢远周对苏坑村的未来充满希望。
▌开展美丽乡村行动,助力绿色振兴
“红色发展之路带给苏坑村宝贵的精神财富,绿色发展之路则关乎我们的山高水远,打好‘红绿’组合拳意义重大。”谢远周介绍,为打造生态宜居家园,走绿水青山之路,苏坑村展开如火如荼的美丽乡村行动。
“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人民。”谢远周说,苏坑村多措并举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给土路“美美容”,给垃圾堆“减减肥”,给沟渠“通通肠”,并取得显著成效。近两年来,苏坑村共清理村庄垃圾约480多吨、沟渠约1300多米,拆除乱搭乱盖12处、废弃危旧房、牛栏、露天茅房33间,整治公共空间约3700多平方米,乡村道路柏油化累计约6.5公里。
除了绿化村居环境,更要为村民的脑袋武装绿色发展意识。苏坑村通过座谈会、张贴标语等方式,普及农房建房相关政策和知识,动员群众参与乡村风貌提升,并让植绿扩绿、见缝插绿意识成为群众共识,引导群众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生态景观,刷新了村庄“颜值”,让“四小园”建设成为乡村绿色振兴的源头活水。
苏坑村围绕乡村振兴这个大方向,以“红”引人,以“绿”留人。如今,游客参观了红色遗址,接受红色教学后,还能到贡柑生态采摘园、玉兔休闲体验农庄等地参加农事体验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
【记者】彭骏 南小渭
【通讯员】吴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