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南师范大学2023年广东省生源本科批投档,汕尾校区继续受到追捧,历史类和物理类专业组最低投档分分别为573分、585分,均排名广东本科高校第六,连续三年领跑粤东西北高校。如此吸引广大考生的原因是什么?南方+记者通过采访汕尾校区2023级新生找到答案。
粤东西北首个“双一流”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滨海校园(以下简称“汕尾校区”)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重点工程,是华南师范大学的第四个校园、汕尾市第一所本科高校,于2021年正式启用。
作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国家“双一流”大学和“211工程”大学,汕尾校区依托华南师范大学“双一流”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致力于打造创新型大学的示范区、高水平大学的增长极、服务汕尾和粤东地区的桥头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师资力量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汕尾校区坚持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程序、统一要求”招聘国内外优秀专业人才,积极构建校区间教师交流机制,通过跨校区选派学科带头人、引进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等方式,打造业务精湛、专兼结合、梯队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目前,校区有教职工19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余人,多名教师具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境内外名校博士学位。
办学两年来,汕尾校区教职工先后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等项目近百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国际新锐女装设计师赛”大奖、广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汕尾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等荣誉10余项。
“我听2022级的学长学姐说,汕尾校区的教学设备很先进,师资也很优秀,有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老师还获得了‘国际新锐女装设计师赛’大奖。”来自创意设计学院的新生雷宇说。
风光旖旎的“水上大学”
滨临大海的汕尾校区由近海鱼塘水田回填而成,被誉为全国首座“水上大学”,拥有“开门见山”“面朝大海”的自然景观。
去年,汕尾校区新交付4栋宿舍楼、1栋教学楼、1栋学院综合楼、体育中心、景观水系等场所。同时,汕尾校区二期项目征地工作也已正式开展,根据“2025年5000人在校生,远期20000人在校生”办学规模和学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拟规划面积1280亩,呼应一期建筑布局,提出“双心伴海、天圆地方”“一带三山四水”的设计概念。
“报考志愿的时候,我有在佛山校区和汕尾校区之间纠结过,后来了解到汕尾校区以后还会扩建,成为华师面积最大的校区,学校人比较少,去食堂吃饭不用排队,而且我很喜欢大海,所以最后选择了汕尾校区。”来自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新生蒋雯丽说。
“我在公众号看到汕尾校区的照片,海景真的太漂亮了,在这么美的校园里学习一定很轻松愉快,让我更有设计灵感。”雷宇憧憬道。
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大学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城市是大学的成长摇篮。“城市第一,学校第二,专业第三”已成为不少人填报高考志愿的准则。
谈及选择来汕尾读大学的理由,新生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汕尾经济增速这几年一直排在全省前列,海洋资源丰富,是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有国家对革命老区的政策支持,有深汕特别合作区的辐射带动,我很看好汕尾未来的发展。”
“广汕高铁开通后,从广州坐高铁到汕尾不用1小时,回家很方便。”
“听说汕尾是个宝藏城市,有很多漂亮的海滩和景点,随随便便就能实现海鲜自由,还有很多特色小吃。”
“我之前去过汕尾,感觉汕尾人很热情,问路什么的,碰到的人都会很耐心地指引,一点都不排外。而且生活节奏比较慢,很舒适。”
“感觉汕尾对人才很重视,之前我看到新闻说全日制博士的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有75万,比好多一线城市还多。”
“汕尾丰富的人文色彩很吸引我,妈祖文化、渔家文化、戏剧文化兼备,文化底蕴很深厚。”
……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汕尾校区结合汕尾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围绕人工智能、国家安全等领域,重点布局设置新文科、新工科等自然科学之间、自然科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交叉融合的专业和先进制造、能源材料、信息技术等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专业,让不少新生表示未来想要留在汕尾就业。
“我的专业是储能科学与工程,我在网上了解到汕尾正在建设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这和我未来的就业方向很契合,如果一切顺利,我想留在汕尾就业。”来自材料与新能源学院的新生雷剡说。
“汕尾正在推进数字政府、数字城市、数字社会、数字经济联动发展,而我选的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相信今后无论是参加社会实践还是就业都会很方便。”蒋雯丽说。
“我报考的是粤东西北中小学教师专项计划,毕业后定向至汕尾市陆丰市任教。我在广州长大,感觉广州的教学资源已经很饱和了,而汕尾教育相对落后,我想给汕尾的孩子们种下梦想的种子,开阔他们的视野,为解决教育资源不均问题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来自基础教育学院的新生安臻说。
南方+记者 陈欣欣
通讯员 李碥